
来 源:雷科技数码3C组(文末有现金刮刮乐~)
编 辑:冬日果酱
排 版:江省



2015 年 9 月 10 月,苹果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发布了 iPhone 6s,宣传口号是「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为此,一位远在广州的律师何干林将苹果告上了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何先生很不解 ,iPhone 6s外观基本没差异,技术参数上改进也很小,苹果哪来的勇气喊出「处处都不同」?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大屏,否则三星 Galaxy Note 不会一炮而红,iPhone 6 也不会成为史上最畅销的 iPhone。而随着屏幕越来越大,手机机身尺寸的增长到头了,于是有了从小米 MIX 开始的全面屏化。与此前的大屏化不同,全面屏让手机屏幕变得更大,同时机身尺寸又没有明显的变化。手机厂商沿着这个方向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最终又都退回到了挖孔屏的产品形态。但消费者对更大手机屏幕的需求并没有变,我们想要一边聊天一边浏览新闻;想要一边看攻略一边玩游戏;想要把文字/图片/文档直接拖拽到微信,甚至写 Word、做 PPT。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都在逼迫软件端和硬件端创造更好的设计和空间,小窗功能是纯软件端的努力,大屏则能带来更本质的变化。




就像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想要更大的屏幕不只是在于「大屏」,本质上是大屏能满足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理想情况下,大屏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比如微信和淘宝,可以同时和朋友「购物」;也可以实现一个应用的复杂功能设计,比如视频剪辑软件;还可以实现信息跨应用的流转,如图片和文档跨应用的拖拽。但现实是,当折叠屏手机遇到第三方应用,大部分情况都是扑街。折叠屏的总体销量还不够大是一回事,各自为营的 Android 生态又是一回事。



手机不只是硬件,就像 iPhone 的成功还在于 iOS 和 App Store。折叠屏手机当然也是,脱离硬件或软件谈体验都是不切实际。今天回顾折叠屏手机的短暂历史,会发现手机厂商从早期专注「大屏」的体验和宣传,已经逐渐过渡到对折叠屏的「短板」补足,开始从基础的日常握持体验出发,不断改善折叠屏手机的折痕、系统体验,以及搭载更多的顶级配置。


暗号:体验为王
点击下方名片回复暗号即可参与刮刮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