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技术网|技术阅读
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电源技术网 > 技术阅读 > 宇航产品CCGA封装器件高可靠组装工艺研究及进展(二)

宇航产品CCGA封装器件高可靠组装工艺研究及进展(二)


3.4.2 CCGA器件回流焊接

焊接前PCB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20°C±5°C,烘干时间8h;焊膏选用NC-SMQ921锡铅共晶焊膏,回温时间不少于8h,搅拌时间180s±ls;锡膏涂布厚度为0.18mm。因CCGA的热容量较大,回流曲线应结合焊膏供应商推荐的曲线(见图13)以及项目的自身特点进行曲线参数的设定。


回流曲线采用RSS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PCB表面所有大面积地覆铜与小面积铜箔的焊盘以及CCGA器件在进入回流区域前保持相同的温度,以获得回流时的最佳焊接效果。在进行回流前,先完成PCB组件的测温,测温过程中热电偶分布如图14所示。热电偶3用于监测PCB表面的温度,热电偶2用于测试CCGA芯片上表面的温度,热电偶1安放在芯片底部中央,可较为真实的反映元器件底部中央的温度分布。

实际测温和回流过程中均使用氮气进行保护,在综合考虑温度设置和链速的前提下,最终测温结果见图15。预热阶段结束温度必须低于焊料熔点温度(183°C),在110°C左右,预热区一般占整个加热通道长度的25-33%,升温速率在0.5-2.5°C/s;活化区一般占加热通道的33-50%,普遍的活性温度范围是120-150°C,升温速率在0.5-0.6°C/s;回流区的作用是将PCB装配的温度从活性温度提高到所推荐的峰值温度,有铅焊接典型的峰值温度范围是205-230℃,时间约为30-90S。在回流区内,液态奸料内部的原子与元器件引脚和PCB焊盘之间进行反应并生成适当厚度的IMC层,保证结合强度及电气连接。

3.5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可视焊点常规检验

使用带有斜视功能的检测系统对完成焊接的CCGA周边外围焊柱焊接情况进行检查,图16是Pb80/Sn20高铅柱焊接后的光学检查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焊锡对铜带缠绕的Pb80/Sn20髙铅柱沿圆周方向100%环绕,满足检测标准要求,且焊锡在高铅柱表面润湿良好、焊料适中;可视范围内未发现高铅柱弯曲,全部高铅柱未发生倾斜且全部位于焊盘中央,这得益于贴装前的校形处理;焊锡在高铅柱表面爬锡良好。

3.5.2隐藏焊点X-RAY检查

图17所示为试验样品的X-RAY图片,由俯视图可知,回流焊接后的正式样片的各焊点之间无桥连、锡球等缺陷。倾斜一定角度后进行透射观察,焊锡在高铅柱周围均形成良好润湿,样片的印制电路板一侧焊点可观察少量空洞的存在,但空洞总面积均小于焊点阴影面积的25%,即气泡率满足标准要求。

3.5.3金相切片及SEM

对环境应力试验后的CCGA器件按照图18所示进行金相切片,单个CCGA器件形成三个剖切面,每个切片随机选取左、中、右三点进行金相分析和SEM检测。

在CCGA器件左、中、右位置随机选取铅柱进行分析,图19、图20分别是1#样品温度循环后金相和SEM照片;图21、图22分别是2#样品温度循环&随机振动后金相和SEM照片;图23、图24分别是3#样品温度循环&随机振动&机械冲击金相和SEM照片。
可以看出,CCGA焊接后,焊锡与印制板焊盘和高铅柱形成了良好的结合,焊锡内部颜色较深的区域是锡铅共晶组织,颜色较深且呈棒状分布的是由相偏析造成的富铅相,局部还可以观察到由于经历形核和长大过程中元素含量交替变化而形成的层片结构。在熔融的共晶焊料内,铅柱内的Pb会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焊料内扩散,相反焊料内的Sn也会在相同的作用下向高铅柱方向扩散,因此在高铅柱与焊料之间形成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层。与Pb90/Snl0髙铅柱相比,铜带缠绕的Pb80/Sn20高铅柱的微观组织是由含铅量较髙的先共晶a(颜色较深)相和共晶组织((X+P)(颜色较浅)两种相均匀的构成。有研宄报道称微观组织分布均匀一致的焊点可以具有相对较长的疲劳寿命,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由于铜带表面已进行镀锡铅处理,因此在回流过程中,会减少焊料内Sn的消耗量,并且铜带将高铅柱和焊料进行部分物理隔离,从而在铜带附近的钎料内生成的富铅相较少。SEM图片中,焊料与铜焊盘之间均形成连续且呈扇贝状的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层,未见明显的Cu3Sn存在。IMC层均匀处的厚度介于0.93um~1.90um之间,较厚处最大值为2.87um。较薄处介于0.54um~1.27um之间。有资料研究表明:焊点的机械强度与金属间结合层厚度有关,当IMC层在0.5um~4um之间时是可以接受的。若IMC层大于4um,则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太厚导致连接处失去弹性,表现为一定的脆性;若IMC层小于0.5um,则金属间化合物太薄而导致没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从本项目IMC测试结果看,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均在0.5um~4um之间。从温度循环、随机振动、机械冲击过程中,IMC层厚度均无明显变化,见表3。需要指出的是,若要获得理想的界面组织,涉及到的条件很多,这其中包括:焊料成分与母材的互溶度;焊接温度和时间;液态焊料与母材表面的清洁度;焊端的氧化与污染情况;表面活性物质(助焊剂)的影响以及环境气氛等因素[5]。在上述条件中,当其他条件都一定的情况下,影响金属间化合物厚度以及金属间化合物成分和比例的主要因素是焊接温度和时间,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化合物层增厚,因此正确设置焊接温度曲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部分焊点存在局部轻微裂纹存在,如图24所示(感觉应为图25)。这些轻微裂纹均出现在铜缠带与焊料的结合处(焊料与焊盘之间未发现裂纹),裂纹没有向内部萌生的迹象,初步分析认为:Pb80/Sn20铅柱外面的铜缠带局部可焊性不好(可能是来料时,铜缠带端面位置已氧化),虽然在焊接前采取了一定的工艺手段进行了高铅柱端面的去氧化处理,但对于侧向的铜缠带的氧化层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工艺局限性,目前行业上比较常用的办法是使用微细金属毛刷进行氧化层去除,但这种微细毛刷对氧化层的去除能力以及是否对铅柱质量造成影响,仍需开展一定的工艺试验验证。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局部轻微裂纹发生在铜缠带与焊料的结合处,并非参与焊接的主体(高铅柱与PCB焊盘),因此对焊接质量影响不大。

4结束语

CCGA封装器件在高可靠产品中大量选用,其特殊的封装结构形成带来了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工艺要点较多(例如焊柱断面氧化、共面度、引脚歪斜、曲线设计等),若这些工艺性问题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产品最终的可靠性。本文针对上述需求开展了CCGA封装器件髙可靠性组装工艺研宄工作,从全流程角度详细论述了CCGA器件的组装过程和工艺方法,同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宄所可靠性研宂分析中心合作开展了焊接后器件的环境应力试验与分析工作。

从工艺研究试验结果分析看,CCGA器件(Pb80/Sn20)焊接后,焊料与PCB焊盘及焊柱间润湿良好,未见明显润湿角偏大的现象,焊料与焊盘间形成的合金层均匀连续,厚度在0.5μm-3.0μm之间,均匀处约在lum左右,从形貌上看,基本以Cu6Sn5的典型扇贝状形貌呈现,均未见明显的Cu3Sn形成;焊柱与器件焊盘成形的合金层连续,少量焊点合金层厚度较厚,但大部分焊点的均匀处厚度在1um-3.0ym左右,说明焊接工艺(温度、时间)较为适宜,CCGA器件焊接工艺良好、稳定。

(完)

本号文章来源于公众号高可靠电子装联技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