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雷科技数码3C组
编 辑:TSknight
排 版:皮卡邱
在我看来,HiFi圈是一个广泛而小众的兴趣圈,“广泛”与“小众”看似前后矛盾,但是在HiFi圈里却是成立的。首先,什么是HiFi?HiFi的完整表述为High-Fidelity,直译为高保真度,指对声音的高度还原与再现,在理想情况下,一套HiFi系统还原出与录制现场高度相似的声音。
所以,HiFi爱好者实质上追求的就是更好听的声音。试想一下,你在买耳机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要买一副同价位里音质更好的耳机?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也算是泛HiFi圈的一员。
在真正的HiFi圈内人士看来,你们与一般用户无异,只是想买一副好一点的耳机罢了。HiFi并不仅仅是选择一款好的耳机,还包括前后端、线材、音响等一系列的设备,只有折腾这些的发烧友,才会被这个圈子接纳为其中的一员。
HiFi作为一个爱好,它的“广泛”与“小众”并不冲突。
HiFi爱好者一般根据使用的器材而分为不同的团体,早期的HiFi爱好者大多是音响爱好者,而从随身听时代走过来的HiFi爱好者则大多以耳机为主,圈内一般将他们分别称为:音箱党和耳机党。
因为耳机的使用场景更广泛,门槛更低,所以大多数HiFi爱好者其实都是耳机党。传统的HiFi耳机品牌大多源自海外,如铁三角、AKG、森海塞尔、索尼、拜亚等,基本创立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技术基本源于二战时期的声呐、无线电工厂(比如拜亚就是德国的军方供应商之一)。
注:世界第一副动圈耳机DT48(图源:Polar Audio)
随着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经济恢复,喜好音乐的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声音,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HiFi的概念逐渐成型并发展为依托于音乐的一个新的兴趣圈。相对于欧美,国内的HiFi行业起步要晚很多,早期是广东出现一批代工厂商,逐渐发展出HiFiman等自主品牌。
现在谈论到HiFi,不少网友都会想到一个网络梗:“HiFi就是玄学”,作为曾经的HiFi爱好者,某种程度上我是赞同这句话的,只是多少带点夸张的意味。如果你想了解一下真正的HiFi圈子,那么不妨往下看,我拜访了几家广州本地的HiFi音频店铺,为大家呈现HiFi爱好者们真实的一面。
在与店铺员工、老板的交谈中,我也了解到近年来国内HiFi市场的一些变化。
HiFi的新关键词:
ACG、便携、线上
HiFi音频店都有着类似的陈设,居中的一张长桌摆放着不同型号的入耳式耳机与便携HiFi前端,靠墙的货架和桌子则一般用来摆放桌面解码、功放以及头戴式耳机,这些都是为顾客准备的试听器材。
图源:雷科技
在说明我的来意后,店员对此表达了惊讶:“很少看到有来采访我们的,你想了解什么?”,因为店里没有其他顾客,所以店员除了偶尔回复一下旺旺上的咨询信息外,基本上也是处于无所事事的情况。从店员的自述中,我了解到他还是国内HiFi比赛的金奖获得者,在这个圈子里有着不小的名气。
除了提供试听服务外,一些专业的HiFi音频店还会兼任某些品牌的官方售后点,为用户提供简单的维修服务,一方面是为顾客提供一条龙的完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增收。
当我笑问:“不担心我是竞争对手派过来的间谍吗?”,店员也笑道:“广州的店就这么多,做这行的基本认识,而且除非真的有钱又闲得慌,否则我是想不到有人会现在来入这行。”
店员坦言自2020年暴发疫情以来,他们的经营就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仅是无法为顾客提供试听场所和服务,一些试听活动也无法举办,“因为缺少活动和交流,加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少老粉都脱坑了,损失真的很大”。
“不过也不能把所有原因归咎于疫情,毕竟在2020年前HiFi圈子就已经开始衰退,以前最火的时候这里经常可以坐满,都是来试听各种器材的。现在就不行了,就算是周末经常也就十来个,而且都是三三两两地过来,想要坐满这个桌子都难”店员的语气中也透露出不少无奈。
聊到这里,店里正好进来两批试听的顾客,在征得店员和顾客同意后,我向他们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调查。
在ACG文化中成长的一代
两批顾客中,一批是学生,另一批则是从事设计行业的上班族。在交谈中,两位学生没有透露自己的预算,表示自己只是想随便听听,在试听几款耳机后匆匆离去,另外两位白领(简称A与B)则带了自己的设备,此行主要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出的耳机合自己口味。
在谈论到各自喜欢的音乐时,前后三家店铺遇到的四批顾客,虽然答案不尽相同,但是却也有着共同点:ACG,除此之外还会夹杂如欧美流行乐、轻音乐等回答。甚至店长及店员也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很多买HiFi耳机的人都是从ACG音乐入坑的,还有就是欧美流行和吉他、轻音乐等乐器纯音乐,很少有单纯喜欢华语歌曲的人来买高价的耳机。”
“其实大多数HiFi耳机发烧友都是80后和90后,最近开始出现00后,这几代人群很多都是看着日本的动画、玩着PS主机长大的,所以他们喜欢ACG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日本的HiFi品牌也经常会和一些耳机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久而久之在ACG就与HiFi圈有了许多关联。”
注:索尼与初音未来联名的MDR-100A
(图源:piapro)
此时店员指着一旁占了两个展示格的水月雨,“很多HiFi品牌都有十年以上的历史,最近几年能做大的HiFi耳机品牌其实就水月雨,销量、用户数量都挤上一线(指在HiFi圈里),其实特点就是针对性的ACG调音和二次元营销,加上不错的性价比很容易抓住年轻用户”。
图源:雷科技
“ACG音乐大多考究的是设备对人声的处理,相较于低频和高频,处于中频的人声更容易做出特点,而且ACG的音乐往往大量使用合成音,在分离度、声场等方面的要求会低很多,所以不用太贵的耳机也可以听出不错的效果”在我与店员交谈的过程中,两位学生悄悄离开店铺。
随时随地听歌才是刚需
有趣的是,虽然头戴式耳机在声音表现上远超入耳式耳机,但是入耳式耳机依然是最畅销的产品,大多数HiFi玩家实际上都对入耳式耳机情有独钟。因为入耳式耳机更便于携带和使用,可以满足通勤等室外场景的需求,“不少人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在办公室用头戴式就太显眼了。”
“其实便携一直都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所有品牌销量最高的基本都是蓝牙耳机,TWS耳机火了之后很多传统HiFi品牌也在做,在普通市场卖得不错,但是在HiFi市场其实反响一般。”虽然蓝牙耳机很畅销,但是HiFi音频店里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TWS耳机和蓝牙头戴式耳机,“蓝牙耳机都是线上卖得多,价格不贵所以一般都很少有人特地跑一趟来试听,所以基本放在那边架子上。”
图源:雷科技
“而且,来线下试听的基本都对音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蓝牙耳机虽然方便,但是却牺牲了音质,所以往往不会成为首选,“而且大多数品牌的蓝牙产品线都面向中低端市场,无法满足HiFi用户的高要求”。
当我询问哪些HiFi器材卖得比较好时,店员指着我面前的桌子:“就你看到的这些,很多刚刚入门的顾客,预算基本就在1000左右,想凑齐传统的HiFi前端+耳机还是有些勉强的,所以不少都喜欢买‘小尾巴’(Type-C转3.5mm的解码功放一体配件)配一副千元左右的耳机,所以我们这里的小尾巴卖得很不错”。
图源:雷科技
店员展示了飞傲、山灵、艾巴索等品牌的“小尾巴”,“这些都卖得还不错,老品牌大家还是相对信任一些,不过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做‘小尾巴’,所以市场挺混乱的。其实真正有技术的就那几家一线厂商,其它基本都是OEM工厂的整合方案,最多再自己微调一下声音走向就拿出来卖。”
“学生之外的主要新顾客来源就是收入还不错的年轻白领,一般预算也会高一些,在五千到八千之间,不少人会选择五千以上的耳机搭配两千到三千的国产播放器。”店员展示了几款国产播放器,有的体积仅掌心大,有的拿起来则像一块砖头,甚至要搭配专门的散热支架使用,你很难将它与“便携”联系在一起。
图源:雷科技
“现在的国产HiFi前端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你别看这个播放器像个砖头,但是这里面用的芯片是桌面解码功放级别的,几年前谁能想到可以把台机随身带走”,对比海外厂商,国产HiFi前端近两年得到了更多的用户认可,快速迭代和迎合用户需求的设计是主要原因。
高端市场仍然是海外品牌的天下
“没有哪个一直玩HiFi器材的人会局限在入耳式耳机上,玩一段时间或者工作后基本都会买头戴式。”这是后面我在采访另一家店铺时店长的原话。在HiFi耳机圈里,虽然入耳式耳机中也有高端产品存在,但是如果将整个圈子分出高中低端,那么头戴式耳机才是毋庸置疑的高端市场。
图源:雷科技
头戴式耳机虽然研发周期长且成本高,但是在客单价上也远远超过入耳式耳机,而且往往会带动相关设备的销售。以圈内人的角度来看,入耳式耳机的入门标准在1000元左右,顶尖配置则是HiFi前端+高端入耳式耳机,花销一般在2万元以内。
而在高端头戴式耳机市场,仅仅是耳机的价格就往往超过两万元,同时还会搭配解码、功放等一系列的前后端设备,搭建一套完善的高端HiFi头戴式耳机系统花销往往超过5万元。而且相对于入耳式耳机市场,头戴式耳机市场的竞争较小,用户忠诚度也更高。
目前国内只有HiFiman有足够的品牌认可度及技术在中高端市场与海外品牌竞争,其他品牌的产品都集中在5000元以下的中低端产品线,暂时无力竞争更高价位的产品市场。
图源:雷科技
从一家老牌HiFi音频连锁店的店员处了解到,目前国内的中高端HiFi用户,基本上还是只认可海外品牌,如森海塞尔、铁三角、STAX等,少部分涉猎较广的会考虑HiFiman等国产品牌。但是,如果只能选一个品牌的话,他们都会首选海外品牌,忠诚度高是高端HiFi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觉得国产头戴式厂商还是有一些机会的,但是首先要有厂商愿意投很多钱进来做产品,而且还要平衡售价和成本,太难了”,虽然并不看好国产头戴式耳机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但是店长依然认为国产HiFi厂商是有机会的。
“说白了还是赚不了大钱,市场就这么大,真正有钱砸研发砸技术的厂商不愿意进来,之前小米等品牌试过水,后来发现市场太小就不做了,小米一个月卖的TWS耳机,能顶多数HiFi品牌一年的销量。”
从线下到线上
如果说HiFi实体店是HiFi圈子的根基,那么网络上的HiFi社区就是为根基供养的枝干,正是因为网络的多元性、开放性,让许多音乐爱好者无意中接触到HiFi耳机圈,进而成为其中一员。
在HiFi网络社区中,较为出名的有百度贴吧的“耳机吧”,耳机大家坛(绿坛)、耳机爱好者俱乐部(紫坛)等。其中“耳机吧”的用户人数最多,不过相对的凑热闹、看热闹、只想买个几百块耳机的人占多数,大多数老玩家都已经迁移到私有聊天群或是其他的HiFi论坛。
总体而言,对比十年前的盛况,如今的几个主要网络社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但是不得不说,耳机吧依然是HiFi耳机圈引流的最佳场所,甚至可以说是国内HiFi耳机圈维持活力的关键。
以耳机吧来说,关注用户数量高达268万,虽然与那些千万级的贴吧无法媲美,但是单就人数来说在贴吧也算是名列前茅。当然,我们还要剔除大量的水军、小号和过往关注者,每日的实际活跃人数大概在10000-20000之间(根据贴吧签到记录功能推算),整体的活跃用户应该在10万以上。
截取自贴吧
虽然人数看起来不多,却都是有着一定消费能力的真实用户,在HiFi这个小市场中已经足以养活不少品牌。至于另外两个论坛,虽然注册人数均有八十多万,但是实际的活跃人数分别是2000和300左右。
不少国产品牌都将耳机吧作为主要的舆论阵地经营,一些新兴的HiFi品牌也是从耳机吧中孵化出来的,如前面提到的水月雨,同样主攻ACG方向的天使吉米,还有诸如兴戈等国产HiFi品牌,大都是在贴吧完成了初期的口碑和用户积累,现在的主要用户来源也依然是耳机吧。
作为一个曾经在耳机吧里厮混了五六年的人,在里面也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都已经“脱坑”,就算没有脱坑的也很少再在耳机吧冒头。当我询问他们还有没有逛耳机吧时,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谁还逛耳机吧啊?”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是,随着在HiFi圈子里逐渐深入,那些从耳机吧入坑的人大多都不会再回到这个社区,在很多老玩家看来,耳机吧的大多数网友都称不上是真正的HiFi玩家。
多数人的购买预算都会止步于几百一千的蓝牙耳机或是入耳式耳机,只有少部分会购买更昂贵的设备,而在那群老玩家看来,没有个几千上万的设备其实都算不上“发烧”。
不过在我看来,他们与当年的我十分相似,懵懵懂懂地点进贴吧,到处找人询问便宜的入门耳机买什么好?有没有音质好且便宜便携的MP3?当时苹果还在更新iPod、甚至市面上还流通着微软的Zune便携音频播放器(大多数人估计都不知道,当年微软曾经想过狙击苹果的iPod)。
注:微软的Zune播放器(图源:维基百科)
所以,我并不打算多做评价,只是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那么这个圈子的没落会是未来的唯一结局。
HiFi爱好者在追求什么?
或许你会有一个疑问:“HiFi爱好者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更贵的设备?还是更好的声音?”,答案自然是更好的声音,怎样的“声音”才算是更好的?这时候就会有人告诉你:“价格越贵,声音越好”,这句话似乎也没有错。
从商品的角度来说,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耳机系统的森海塞尔HE-1,价格接近50万元,提供最佳的声音还原度,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最贵却不一定是最好,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这里就引出了HiFi爱好者中的两个派系:还原党与调音党,其中还原党以追求声音的还原为目标,而调音党则是以“听感”为第一要素。
随着HiFi耳机圈的分化,HiFi(高保真)本身的意义已经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用户之间的听音观冲突。实际上在耳机厂商中也有一样的矛盾,不管是森海塞尔还是铁三角都有着各自的声音特点,这种声音特点来源于振膜材料、腔体结构和声学工程师的调试,一个有趣的事实是HiFi耳机厂商在大多数消费级产品上并不会追求真正的“高保真”(真正的高保真产品线往往会标示为“参考级”,面向商业市场)。
注:索尼的参考级产品MDR7506(图源:索尼)
比如被不少HiFi爱好者追捧的索尼,消费级耳机产品线一直都以高音染的调音而著称,刻意调整的音频曲线在流行乐上能够表现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声音。而另一个著名的日本HiFi厂商铁三角,更是以“妖娆”的人声表现而被“女声”爱好者(主要听女性歌手音乐的爱好者)追捧。
从HiFi的角度来说,这些产品其实都与“高保真”的含义背道而驰,只是如果所有的耳机都拥有一样的音频曲线,那么这个爱好也就失去意义了。所以,有一部分爱好者甚至闲置自己高价买来的HiFi设备,找回传统的黑胶唱片、模拟信号唱片机,只是想感受那来自十九、二十世纪的“经典之声”,或许正是这种对于自己喜欢的声音的追求,才造就了今天的HiFi圈。
HiFi曲终人已散
在2000年-2015年这段时间里,HiFi其实算不上是小众爱好,甚至与摄影、模型并称贴吧三大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两个圈子依然保持着活力,而HiFi耳机圈却肉眼可见地在萎缩。
甚至很难将这些原因归咎于HiFi器材价格昂贵这一点上,因为摄影器材的价格同样昂贵,甚至入门所需的花销要远大于HiFi,在互联网用户中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HiFi毁一生,单反穷三代”,从“严重程度”来看也是摄影更胜一筹。
那么原因在哪里?经过与一些朋友、店员的交谈,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原因。
音乐黄金时代的离去
将HiFi器材火爆的时期与流行音乐影响力最大、最受追捧的时期做对比,会发现两者高度重合,随着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让步于影视剧、偶像和游戏产业,明星的粉丝也从追捧歌喉变成了追捧颜值。
如果你是80后、90后,或许还记得初高中时谈论的都是周杰伦、林俊杰这样的歌星,并且时常为了哪首歌更好听而争论不休。而在近几年,如果你的小孩已经成长到了相似的年龄,不妨问一下他/她平常讨论的明星都是哪些,应该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从世界范围来说,音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也远不如20年前,加上手游等各种新兴娱乐方式的出现,让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到各处,不再像20年那样只能抱着个MP3躲在被窝、书桌旁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喜欢的那几首歌。
甚至我认为娱乐方式的变更,是HiFi耳机圈子没落的最主要原因,就像曾经主流的MP3、MP4逐渐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一样,HiFi耳机虽然不至于完全消失,但是其存在感必然会降低。
HiFi实体店独木难支
“虽然要付店租和人工,但是能支撑的话还是会支撑下去的,因为有一个实体店在这行是很重要的,维修、试听、搞活动或者就像今天你我这样交流,都需要一个地方,大家听得满意了,东西也更好成交”,店主看着自己的店铺,眼中有着自豪。
“当然线上也是重点,我们也提供线上试听服务,不过一般都是那些有多余样机的产品,而且要支付全额押金,所以往往问的人不少,真正下单试听的人不多,不过对于那些本地没有HiFi音频店的玩家来说,线上试听也是唯一试听的途径了,要不然只能靠脑补声音‘盲狙’(指没有试听直接购买)”。
图源:雷科技
一般实体店都有各自固定的客户群体,并且也会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在一家HiFi音频店中,店员介绍到试听服务时就笑称:“一般都是在店里试听,不过如果是老客户,也可以拿回家随便试听,回头再还回来就是。”虽然从规模来说,HiFi耳机市场并不算大,但是我认为HiFi实体店并不会消亡,正如店主所说的:“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地方能够坐下来交流一下心得,或者就是单纯听听歌也不错,欢迎常来坐坐。”
HiFi被“玄学”标签反噬
如果你常逛网络论坛,并且拥有如摄影这样的小众爱好,或许就会经常听到这句话“玄学HiFi”。HiFi被称为玄学并非没有道理,一般人看HiFi圈子,无非就是耳机、音响、CD机之类的设备,实际上在圈内人看来还有很多东西会影响“声音”。
即使是最简单的入耳式耳机系统,不同的前端、耳塞套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更进一步还有线材的影响。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听音观(对声音的喜好不同),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副耳机,不同的人听了之后也可能会给出不一样的评价。
图源:雷科技
即使厂商可以通过音频曲线等数据来量化耳机的声音,但是具体到个人却又往往会给出不一样的评价,因此在不少人看来,HiFi就像“玄学”一样难以捉摸。如果说个人主观带来的“玄学”尚且可以理解,一些HiFi厂商却在尝试将“伪科学”引入这个领域。
“你听说过量子HiFi吗?”在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换来的是店长的一阵爽朗笑声:“那玩意纯骗人,脑子有坑才信”。实际上在传统HiFi市场,数千、数万元一根的高价线材已经被不少人认为是“智商税”的存在,而新兴的“量子HiFi”则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图源:淘宝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打开淘宝搜索“量子 HiFi”的关键词,倘若你对高能物理有一定了解,想必会收获到半小时的快乐。
在进行网络HiFi论坛调查时,我就意外看到一个高热度的帖子,楼主宣扬自己的飞秒时钟可以极大改善音频器材的声音表现,只要600元就可以对标60000元的设备。为了宣传这款飞秒时钟的效果,楼主甚至引入了平行世界、时空锚等科幻术语,如果不是看到标题讨论的是HiFi,我肯定会误以为楼主在研究时光机。
图源:网络
在我看来,声音作为一种可量化的物理现象,其不应该是“难以捉摸”的,如果可以用更标准化的方式去测定,那么对于整个HiFi行业的发展应该会更加有利,至少能够驱逐掉纯粹以概念蒙骗消费者的低劣品牌和厂商。
HiFi的未来在哪里?
HiFi的未来在哪里?入耳式?头戴式?还是最热门的TWS耳机?面对这个问题,店长思考了不少时间,最终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HiFi玩家说白了就是追求更好的音乐,未来可能是更好的材料和设计,也可能与设备完全无关”。
“我举个例子,索尼的Walkman是卖得最好的播放器,但是在很多老玩家眼中它并不‘HiFi’,因为索尼播放器内置不少特殊音效,可以让声音变得更有氛围感,更满足普通人对音乐的需求”,店长提到的特殊音效,其实就是计算音频技术的一种,通过特殊算法对声音进行调整,让声音变得更好听。
随着处理器AI性能的发展,计算音频技术出现了革新,在一些音乐软件中,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个人定制音效的存在。前面提到过,每个人喜欢的声音都是不同的,而索尼的特殊音效只能满足主流人群的喜好,而且无法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调整。
图源:QQ音乐
针对这个问题,一些音乐软件开始利用AI计算,通过扫描用户的耳廓形状,结合用户的听音喜好,最后通过特殊算法生成一套个人音效,让软件播放的音乐能够更符合用户的喜好。
当然,算法并非万能,受限于设备的物理参数限制,在不同的耳机上用户依然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听感,所以个人认为HiFi厂商们并不会因为计算音频技术的出现而消亡,反而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将AI算法与设备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了的“AI HiFi”,或许才是适合大多数人的Hi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