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快速关注我们
由于Apple的一项专利(Gaze detection in a 3D mapping environment),使得近期各媒体报导猜测Apple是否将会在Mac上搭载眼球追踪技术,并让眼球控制取代现有键盘和鼠标。
Apple近年不会推出眼球追踪相关产品
现在若提及眼球追踪相关的数位消费电子产品,恐怕最有印象的还是Samsung当初主打眼球追踪的Galaxy S4手机。
当时S4并未带动消费市场对眼球追踪功能需求最大因素,除了Samsung本来策略只是为了抢第一支眼球追踪手机名声,以利自家品牌营销宣传外,也是因为S4并未做到真正追踪眼球,仅是透过前相机模块抓取使用者头部和面部变化推断眼球移动,如此做法固然可大幅降低成本,但也导致误判率并不低,自然无法让消费者青睐。
至于Tobii等眼球追踪技术厂商采用的方式是透过IR光照射眼球,再透过IR相机模块抓取眼角膜反射位置,然后再以此当作基点,就可推估眼睛视线开始计算眼球活动。虽然此方案精确度较高,但会需要更好的传感器和运算能力,所以主要应用在医疗产品和学术研究领域上。
Apple专利则介于前两者间,先以3D感测的3D景深图获得脸部特征轮廓,判定眼睛位置,再特地针对眼睛部分进行影像分析,虽然精确度可能较差,但所需性能和成本也会较少,有利该方案应用在数位消费电子产品。
不过常态进行眼球追踪还是会有不小的运算效能负担,所以Apple前期应该会优先锁定在Mac等PC产品,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品,目前Apple申请专利主要目的还是在做专利的布局卡位,因此近年还不会这么快推出具有眼球追踪功能的Mac,更何况依照此专利设计,Mac还得先搭载3D感测模块。
眼球追踪技术不会迎来应用的爆发成长
即使Apple产品开始搭载眼球追踪,也很难促使此功能快速发展和渗透,原因在于眼球追踪只能提供矢量数据,无法像鼠标一样除了可做矢量移动外,还能进行点击选择。
虽然曾有厂商设计透过眨眼或凝视停留时间作为确定功能,但前者很容易误判,且长期操作会导致眼睛疲惫,至于后者则无法与方向数据同时输入,因此长久以来该困境一直没有解决方案,加上眼球控制需先经过熟悉和训练才能顺利使用,自然导致厂商没有搭载意愿,消费者也不会特意使用该功能。
即使Apple采用该技术,也很难带动其他厂商和市场对眼球追踪感到兴趣,更何况Apple也并非采用眼球追踪作为操作手段,而会以此数据辅助其他功能,例如辅助手势操作,所以眼球追踪技术很难成为一个独立应用功能迎来爆发期,而是会在厂商有余力时,作为辅助其他功能手段之一。
Source:拓墣产业研究院
图片声明:封面图片来自正版图片库:拍信网。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大家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我们的推送。
现在只需三步,即可第一时间获取科技产业最新动态与市场研究,1、点击标题下方“TrendForce集邦”;2、点击公众号右上角“...”;3、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PS:如果是老版本,可在第三步的时候点击“置顶公众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