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EnergyTrend)最新调查,随着全球光伏供应与市场发展迈向稳定,已有部分国家的光伏政策开始朝「摆脱补贴」迈进,未来市场需求将走向稳定,较难再出现2013~2017年间每年需求均成长超过20%的光景。
在此趋势下,全球供应链在产能安排上应更谨慎,持续扩产恐将导致经营风险。
根据EnergyTrend第三季金级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光伏并网量约为95GW,但因中国大陆2017年已预先装机,美国则因201条款而有大量备货,因此全年实际的产品拉货需求仅约86GW。
然而,今年电池与组件的产能预估将双双接近150GW,明显供过于求。
此外,第三季因印度启动防卫性关税(safeguard)、欧洲对中国大陆双反与限价限量协议(MIP)结束等事件,让原先受限的中国大陆制造厂商得以出口至上述地区,导致全球供需流向变化。
EnergyTrend研究经理施顺耀认为,无论在制造端或者电站开发端,大者恒大是必然的趋势,小厂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台湾地区的「三合一」整并,与部分业者透过裁员来缩减产能都是正确的发展策略,且预期中国大陆业者也会开始采取整并、产能收敛、关厂等因应措施。
施顺耀指出,未来光伏的发展仍须依靠市场需求来带动,需求的变化将影响供需环境以及价格走势,然市场需求与政策息息相关,因此后续各国政策所订定的光伏电力价格,例如各国的FIT定价、电站竞标的价格,乃至于近期业界积极讨论的「市电同价」等,都将成为供应链评估价格趋势的指针。
观察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市场每季的组件价格,从今年第一季到第三季,一般单、多晶组件已分别降低了19.8%和25.5%。
以2019年第三季可初步接近市电同价水平所换算的组件价格来看,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二季的单、多晶组件价格,还需分别下降2.8%和9.8%,以符合市电同价水平的期待价格,因此供应链各环节势必仍将承受降低成本的压力。
注:以上内容为集邦咨询TrendForce原创,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欢迎转发或分享,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取得授权。
图片声明: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大家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我们的推送。
现在只需三步,即可第一时间获取科技产业最新动态与市场研究,1、点击标题下方“TrendForce集邦”;2、点击公众号右上角“...”;3、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PS:如果是老版本,可在第三步的时候点击“置顶公众号”。
要闻回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