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快速关注我们
全球笔电出货量逐年下滑,近年消费性笔电市场动能主要来自于电竞笔电和轻薄笔电。2018年Intel喊出「创作者」个人计算机(Creator PC),2019年NVIDIA推出NVIDIA Studio RTX计划,使得创作者成为笔电市场新利基,台系笔电厂商亦积极以子品牌或系列产品抢占商机。
一、创作者笔电兴起原因
全球笔电出货量于2011年创下高峰后便逐年萎缩,2015~2019年出货量维持约1.60~1.64亿台,而「轻薄」和「电竞」成为近年笔电发展重点方向。有鉴于电竞产业蓬勃发展,PC品牌厂积极以电竞笔电作为消费市场主力,虽然目前电竞笔电占整体市场规模仍不大,但品牌厂仍看重其高单价、高毛利率与高换机频率等优势。 至于轻薄笔电,从2016年起此规格下放至中、低阶笔电,低阶轻薄笔电可以满足日常商务、文书处理与影音浏览等应用,除了中度电玩或储存等需求的消费者外,中阶笔电消费者将转向更有性价比的低阶轻薄笔电。 随着社群媒体平台兴起,带动YouTuber和直播主等内容创作者崛起,加上社群媒体的传播形式已从单纯文字转为图像,甚至是影片形式,因此未来创作需求将日益增加。 该类内容创作者要求笔电具有高效能、高稳定度与可携性等特点,加上MAX-Q导入电竞笔电,电竞笔电走向轻薄化,此特点吸引内容创作者选择购入电竞笔电运用于内容创作。例如宏碁认为有50%的电竞NB使用者不只拿笔电打游戏,也会拿来创作,而单纯透过电竞NB来创作的使用者也达15%。
内容创作者虽可选择电竞笔电,但该类产品续航力表现较不佳,且机身厚重,不利携带;近年虽然轻薄型电竞笔电数量增加,但亦牺牲其效能和散热效果。
对此,CPU大厂Intel瞄准「准专业消费者」(Prosumer)族群,该族群对效能的要求不亚于电竞玩家,如YouTuber和直播主等内容创作者需进行声音或影像编辑,仰赖高效能CPU以及存储器,以缩短工作和等待档案输出等时间,因此Intel认为CPU效能需求高过于GPU。 深耕于专业绘图卡和游戏显示卡GPU大厂NVIDIA,对内容创作者依「创作内容」细分成影片剪辑、2D创作、3D创作、相片后制与直播等5种类型,强调不同创作类型需应用不同创作软件,以及高阶GPU才可满足高阶影像(如3D影像渲染和8K影像剪辑)的运算能力。 因此NVIDIA于2019年5月推出NVIDIA Studio平台计划,以驱动程序整合GeFroce与Quadro系列显示卡和专业创作软件,并与NVIDIA与笔电厂商合作,推出RTX Studio 笔电认证计划。一方面RTX Studio笔电采用了专业绘图卡Quadro,也就是说,笔电可使用专业绘图卡等级的显示卡。另一方面,透过驱动程序,GeForce系列显示卡支援更多专业软件,享有接近Quadro系列于创作软件使用上的可靠性与高效能。
随着Intel与NVIDIA划出创作者市场,2019年笔电厂商亦开始积极切入创作者笔电,除了CPU、GPU与存储器等规格要求外,更强调色彩精准度、安静与轻薄等设计,外观也与电竞笔电的红黑风格截然不同。 从NVIDIA Studio推出「RTX Studio」笔电认证计划来看,其产品规格落在处理器Intel Core i7 H系列以上,显示卡Quadro RTX 3000和GeForce RTX 2060以上,随机存取存储器至少是16GB以上,硬盘则要512GB SSD,荧幕分辨率至少是1080p或4K。 目前RTX Studio有华硕、宏碁、微星、技嘉、联想、Dell、HP与Razer等8家品牌厂商加入,产品数量从Computex 2019的17款至IFA 2019增加到39款,短短半年数量成长1倍,并陆续于2019年秋天上市。 观察各厂商产品布局,国际品牌大厂HP和Dell加入RTX Studio认证计划的笔电,在自家产品线仍属电竞笔电,加上两者以商务笔电为其主要营收,亦是专业工作站的主要厂商。 相较之下,以消费型笔电市场为主的台系厂商则积极切入创作者市场,除了加入NVIDIA RTX Studio认证计划外,在Computex 2019和FIA 2019展中,各厂商亦推出「创作者笔电」产品,例如宏碁和华硕分别推出「ConceptD」与「ProArt」子品牌,2018年微星推出Prestige「为创作而生」产品线,2019年调整为Content Creation系列,技嘉也以AERO系列主打创作者。 二、台系厂商创作者笔电产品发展方向
截至2019年9月,华硕ProArt推出2款工作站级的创作者笔电;宏碁则推出ConceptD创作者系列,并分成ConceptD 3、ConceptD 5、ConceptD 7与ConceptD 9等4个等级,以及每级别加入搭载NVIDIA Quadro显示卡的Pro版本;微星Content Creation旗下分成Modern、Prestige与Creator等系列;技嘉则以AERO系列搭配不同规格推出不同价位的创作者产品。 图、各厂商创作者笔电价格分布预估,Source:拓墣产业研究院最高阶创作者笔电价格预估约5,000~6,000美元(约15~18万元新台币),采用第9代Intel Core i9处理器,搭载NVIDIA Quadro RTX 5000/6000显示卡,存储器32GB DDR4,硬盘1TB SSD,效能可说是工作站等级,例如宏碁ConceptD Pro 9与华硕ProArt StudioBook One和ProArt StudioBook ProX等。入门款则约1,000美元(约3万元新台币),规格采用第9代Intel Core i7处理器和GeForce GTX 1650显示卡,例如宏碁ConceptD 3等。 从价格区隔看各厂商产品布局,宏碁ConceptD价格区间最广,入门款ConceptD 3定价为1,000美元,ConceptD 3 Pro定价拉高为1,700美元,最顶规高阶ConceptD 9 Pro采用Quadro RTX 5000显示卡,价格高达5,800美元。 微星布局中低阶,瞄准Prosumer族群,于2018年推出Prestige系列,IFA 2019扩展为「Content Creation」系列,分成Modern、Prestige、Creator三条产品。入门款Modern系列价格约1,500美元,最高阶的Creator约2,600美元。 技嘉推出AERO系列创作者薄型笔电,依照不同规格布局中高阶系列,价位最高为5,000美元,规格为第9代Intel Core i9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2080(采用Max-Q设计)显示卡。一般规格的创作者笔电价格约落在2,600美元,采用第9代Intel Core i7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GTX 1660显示卡。 整体而言,华硕规格与价格最为顶级,预估将瞄准专业设计师这类族群;宏碁价格区间广,从入门款1,000美元到顶级5,800美元,微星价格落在中阶产品,价格约1,500~2,600美元,技嘉则依不同规格布局中高阶系列。
过去Apple MacBook Pro是市面上少数针对专业设计人士的笔电产品,价格落在约1,500~2,400美元,机身轻薄方便携带,且可满足专业设计软件(如Photoshop和Illustrator)所需的高效能和存储器,保持工作流程的流畅度。 MacBook Pro亦以「使用者界面设计」为特色,例如触控板可自行设计多种手势,页面易于切换,2016年推出Touch Bar取代功能键;此外,Retina显示器和原彩显示技术切合专业创作人士的需求。 从创作者产品设计方向看,台湾各厂商产品规格差异化小,除了主打的高效能和色彩精准度之外,各厂商亦推出「使用者中心」,优化使用者体验。为提高产品差异化,厂商分别以「外型」、「安静」、「触控面板」与「可反转面板」等特色突显自家产品。 此外,台系厂商采取分众化市场策略,将使用者按类型划分,进一步推出为各类型使用者打造的多样化产品,且在行销策略上,多锁定新兴内容创作者与专业设计师,试图提高专业领域消费者对品牌的辨识度。 三、小结 随着社群媒体兴起,每个人都可以传播自产内容,内容创作者不再专指专业设计师,业余的个人创作者或火红的「YouTuber」都是台系笔电品牌厂瞄准的「创作者」族群。 台系笔电厂的优势在于创作者笔电规格奠基于电竞笔电的技术优势,再进一步以创作者需求设计产品,以及Windows系统可涵盖入门至专业人士,但由于各厂商规格差异不大,「外型」、「安静」、「触控面板」与「可反转面板」等特色,为提高产品差异化关键。整体来说,「创作者笔电」为台系厂商笔电注入新动能,但各品牌辨识度和市场接受度仍有待观察。 当产品区隔与设计越趋雷同,品牌营销与通路成为关键。以营销策略来说,善用社群媒体平台,尤其在网红时代,改以网红推荐的方式可迅速达到宣传效果。
另一方面,亦可透过举办活动或活动赞助,提高品牌辨识度。考量大部分创作者仍需专业训练,品牌也可采取与学校合作的方式,不仅可提高自家品牌知名度,亦可缔结长期合作关系,稳定销售量。
Source:拓墣产业研究院关于集邦咨询
集邦咨询(TrendForce)是一家横跨存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光电显示、LED、新能源、智能终端、5G与通讯网络、汽车电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公司在行业研究、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咨询与战略规划、媒体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是政企客户在高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分析、规划评估、顾问咨询、品牌宣传的最佳合作伙伴。
商务合作咨询请致电:0755-82838931-2101
加入集邦产业交流群,请加微信:trendforce2000
图片声明:封面图片来自拍信网
要闻回顾
欢迎关注集邦咨询旗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