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技术网|技术阅读
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电源技术网 > 技术阅读 > LED芯片行业的周期性VS企业的进退取舍

LED芯片行业的周期性VS企业的进退取舍

截至2022年2月22日,LED芯片企业中,仅聚灿光电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根据该报告,聚灿光电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42.83%,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728.43%。


其他LED芯片企业虽仍未发布正式报告,但华灿光电、乾照光电、蔚蓝锂芯、士兰微等LED芯片企业均发布了业绩预告,且净利润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事实上,随着LED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LED芯片俨然又一次成为行业内外的重金押宝之地了。


●  LED芯片的“剩”者为王


1999年,中国大陆LED芯片产业正式进入起步阶段。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指出,1998年,中国大陆仅有3家LED芯片相关企业,1999年增加至6个,且在1999年-2009年间,每年都有2-7个企业进入LED芯片行业,LED芯片生产企业的数量也在2009年增加至62个[1]


随后,中国大陆LED芯片产业进入疯狂投资阶段。2009年,扬州市政府率先出台MOCVD现金补贴政策,随后江门、芜湖、杭州、武汉等地方政府纷纷跟上。


MOCVD补贴政策直接导致国内新的LED外延芯片专案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统计,2009-2012年国内共计成立新的LED外延芯片专案65个(其中,2012年为投资低潮,大陆LED芯片新增项目仅有2个),截止2012年年底,中国MOCVD设备数量已经超过900台[2]


随着中国大陆LED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台湾地区及国际厂商在大陆的芯片市场份额逐渐缩小。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指出,2013年中国大陆LED芯片国产率已达80%[1]


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却存在着另一番景象:LEDinside在2013年5月的统计中发现,2009-2012年间新成立的65个LED外延芯片专案中,超过3成项目当时正处于退出或搁置状态,而2012年中国MOCVD产能利用率也不足5成[3]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离不开LED芯片行业老生常谈的一个词:周期性。


大江东去浪淘尽。2009年至今,LED芯片行业经历了三轮周期,而每一轮的周期都有着类似的情节:LED新应用场景带来需求上涨——芯片产能供不应求——原有企业产能扩张、新企业涌入——供需平衡乃至供过于求——利润下滑库存增加,竞争加剧——LED新应用再带来需求上涨。



应用带来需求,需求拉动产能,而产能的无序扩张造成的供过于求又带来一轮的洗牌,每一轮周期大抵如此。当然,每一轮周期下,都有“剩”者成为胜者[4]


三安光电(2008年上市)、乾照光电(2010年上市)、华灿光电(2012年上市)先后上市,德润豪达于2009年和韩国EPIVALLEY公司合作引进MOCVD生产线……他们成为第一轮周期的佼佼者;


澳洋顺昌在第一轮周期的底部开始建厂、投资,成功在第二轮周期的上升期同步释放产能,LED业务在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贡献营收及利润,一举成为当时LED芯片环节最大的黑马;聚灿光电在2010年成立,随后相继成立玄照光电(2010年)、聚灿能源(2011年),产能不断扩大,公司也逐步站稳脚跟。2017年6月,聚灿光电成立了聚灿宿迁,同年10月,聚灿光电成功上市。


兆驰股份于2017年在江西南昌成立兆驰半导体,并先后投资建设了LED外延片及蓝绿光芯片项目、红黄光芯片项目;兆元光电在2018年实现一期项目10万片/月芯片生产线全线投产,二期项目也在这一年立项。凭借着产能的提升,兆驰股份和兆元光电在第三轮周期脱颖而出。



经过三轮周期的洗礼,目前中国大陆LED芯片企业的数量已从高峰时期的8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约14家,多强并立的局面已悄然成型。



●  市场爆发前夜,LED芯片的“取舍经”


LED芯片行业的周期性让一批又一批企业相继倒闭或退出。如今,经历了漫长的周期下行,LED芯片行业终于在2020年下半年逐步复苏。


当下,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而新冠肺炎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终端需求与以往不同。面对新的市场阶段,LED芯片企业在布局上也有着不同的取舍。


其一是LED芯片企业。


一种是选择退出LED芯片市场竞争。比如德润豪达在2019年宣布退出LED芯片业务。


另一种则是LED芯片企业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实力的判断,在近年来纷纷调整产能结构。


这一轮产品结构的调整大致可追溯到2019年。当时,芯片产能无序扩张带来的反噬已经显现,传统照明领域LED芯片单价下降,中低端产品已不足以带领企业走得更远,因此,产品结构的调整成为头部企业的共同选择。


比如,三安光电自2019年开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升级,中低端产品以降低库存水位为主,高端产品则主推Mini/Micro LED、红外、紫外、车用、植物照明等;华灿光电于2020年调整产品结构,低端照明芯片产品的营收比重下滑,高光效照明及背光、车用等高端芯片产品营收比重上升。


总体而言,本轮产品结构调整中,Mini/Micro LED成为布局的重心,而植物照明、车用LED、紫外/红外LED等利基市场也纷纷入了各大LED芯片企业的“法眼”。


除了在应用领域上加速布局外,第三代半导体也成为头部企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如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士兰微、聚灿光电等,均已进入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其二是非LED芯片企业。本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位置的LED企业,近年来频繁向上游试探。


利亚德与晶电于2020年3月合资成立了利晶,并于无锡建设生产工厂。此次强强联合保障了利亚德拥有稳定的芯片供货渠道。据悉,利晶公司使用的芯片绝大部分是来自晶电。


同时,利亚德、晶电和利晶三者还共同成立了Micro LED研究院,致力于Micro LED芯片的开发与应用,Micro LED产品驱动技术和系统方案,以及巨量转移技术和表面防护技术等的研究、实现与改进,并提供研究成果于无锡的量产基地以实现应用落地。


木林森的全产业链布局已从LED外延、芯片、器件,扩展至灯具包括支架、荧光粉、高分子材料等多方面。其中,在芯片方面,木林森通过参股的方式获得了澳洋顺昌、开发晶、至芯半导体的股权,分别占股26.88%、25.50%、20.00%。


木林森也十分注重与LED芯片供应商之间的合作。2016年4月,木林森与华灿光电签订总价15亿芯片采购战略协议;作为传统合作伙伴,木林森还与晶电在印度共同设厂,开拓印度市场。


国星光电于2011年成立国星半导体。2021年3月5日,国星光电2.2亿元增资国星半导体,进一步优化上游芯片产品结构;2022年2月14日,国星光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国星半导体已实现Mini LED芯片批量出货,同时国星半导体开发了面向于P0.3间距及面向P0.1间距的Micro LED芯片系列。


此外,在第三代半导体上游方面,国星光电也已布局了硅基氮化镓外延芯片。


兆驰半导体作为兆驰股份下属芯片子公司,是兆驰股份向上游布局的重要一环。据悉,兆驰半导体于2017年宣布在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LED外延、芯片及Mini/Micro LED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人民币100亿元,建设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LED外延及芯片生产基地。自成立至今,兆驰半导体已实现在化合物半导体LED领域的蓝绿光(蓝宝石基氮化镓材料)红黄光(砷化镓基砷化镓材料)4英寸晶圆65万片/月产能,产品覆盖了化合物半导体LED全产品领域(照明与显示)。


2022年2月16日,兆驰股份在南昌举行LED显示终端项目及设备采购签约活动,兆驰半导体园区内计划引进52腔中微半导体UniMax外延制程设备以及相适配的芯片端制程设备,将总体半导体芯片产能由目前的65万片4英寸/月提升至100~110万片4英寸/月,其中新增的40万片4英寸晶圆将全面投入到LED新型显示领域。


●  新的周期,新的洗牌


当前,LED的应用空间正在进一步被打开。同时,自2020年开始,中国LED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加速了国产化替代,而芯片端在需求增加的背景下经历了一轮全球范围的去库存,中低端芯片也在缺货的背景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涨价,中高端芯片市场需求也有了强劲表现,以Mini/Micro LED为代表的产品应用起量将开启LED芯片行业新一轮上升周期。


其中,Mini LED应用方面,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预计,2022年除了三星电子和TCL等持续经营Mini LED背光电视外,不少品牌也加入行列,整体Mini LED电视出货量将挑战450万台。


同时,Mini LED背光液晶监视器、Mini LED背光笔电等产品的出货也将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其中,Mini LED背光液晶监视器由于价高且产品刚起步,故市场规模相对较有限。展望2022年,在QD OLED液晶监视器及OLED液晶监视器将加入抢食高端液晶监视器市占的局面下,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预计,2022年Mini LED液晶监视器出货量将达6.5万台,年成长率27%。


Micro LED方面,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指出,Micro LED大型显示器将走向家庭剧院等级及高阶商业展示市场,届时将有望推动Micro LED大型显示芯片产值的快速成长。


然而,商场如战场,当下正处于中国LED芯片行业走出周期底部、迎来供需拐点的时刻,因此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甚至是未来重新分割市场份额的重要起点。无论是扩大产能、加强研发,还是兼收并购、强强联合,LED芯片企业迎来布局的关键时刻,若再度错过新的产业浪潮,未来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失败者。


新的周期来了,而新的洗牌,也来了。



近期文章精选  TrendForce 




TrendForce集邦咨询是一家横跨存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晶圆代工、光电显示、LED、新能源、智能终端、5G与通讯网络、汽车电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公司在行业研究、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企业咨询与战略规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是政企客户在高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分析、规划评估、顾问咨询、品牌宣传的优质合作伙伴。


TrendForce is a global high-tech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ion. Its research scope covers memory, IC and semiconductors, foundry, optoelectronic display, LED, new energy, smart terminals, 5G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s well as AI. With rich experience in industry research, govern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ject feasibility analysis, corporate consulting and brand marketing, TrendForce is a quality partner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clients to conduct industrial analysis, planning evaluation, consulting and brand promotion in high-tech field.



△  向上滑动查看